约2630字。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本章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本课是在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的方式提出猜想。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2)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四、教学策略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种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有关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课前准备
1、将前后四个同学分为一组;
2、教师课前印制好三种跨膜方法特点比较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