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6330字,共2课时。
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扩散的特点。
2.阐明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3.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并概述原理。
4.概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概念;区别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不同的方式。
5.概述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分析细胞的吸水原理和探索细胞吸水的过程,初步学会探索细胞吸水原理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区别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方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扩散和渗透作用的过程,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不仅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发生物质交换,而且与周围的其他细胞之间也要发生物质交换。因此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与第二章中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学好其他章节有关内容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解决方法:教师由扩散提出渗透的概念,由学生自己分析、观察、讨论,归纳出渗透作用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的科学性和主动性。
2.教学难点: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区别。解决方法: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方式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找出异同点,从而理解两种不同的方式。
【建议课时】
本节内容教学建议安排2课时。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本章教学的基础,并且很多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关,一般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这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高二学生生物学方面的归纳总结能力有限,教师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开展些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四、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比较分析归纳得出扩散的特点,进而引入渗透作用,由学生分析归纳出渗透作用的原理,并通过实验、实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渗透作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讲述】活细胞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就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细胞的“门户”——质膜来完成,第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它具有调控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不同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将介绍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重要方式。
【板书】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聆听。
从已有的知识自然地引入。
一、扩散 【提问】教师拿出一瓶香水,在空中轻轻喷了一下。发问大家有没有闻到什么气味?(对,香水分子会扩散。)
【提问】如果把一些糖放入一杯水中,不需搅拌,几小时后,这杯水都会怎样?(对,应该说整杯水都会变甜。)
【提问】那么,为什么会有刚才那些现象呢?(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讲述】组成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随机运动,溶于液体中的溶剂分子和离子也在随机运动,大家会闻到香,是香水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的结果,整杯水之所以会变甜,是糖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的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板书】一、扩散
【提问】香水分子最终能够充满整个教室,糖分子最终也能够充满整个杯子,扩散的分子最终是怎样分布的?
【追问】当分子扩散均匀后就不再运动了吗?(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讲述】扩散使分子分布均匀,直到平衡,此后分子仍在继续运动,维持着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扩散的结果。
【板书】结果:分子均匀分布。
【讲述】刚才我喷香水的时候是前排同学先闻到了香味,如果我喷的足够多,过一段时间后排的同学也能闻到香味。同样糖分子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充满整个杯子。这说明分子要扩散均匀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是扩散的第一个特点:缓慢。扩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最终的平衡。
【板书】特点:①缓慢
【过渡】书本上有硫酸铜在水中扩散的图例,请大家阅读,看看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提问】图中还提到“静置数分钟后蓝色的铜离子向晶体周围扩散”这能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小结:这就是扩散的又一个特点: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板书】特点:②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回答:香。
聆听、思考、回答:变甜。
思考、讨论、回答:是因为扩散。
聆听。
回答:均匀分布。
回答:不是。
聆听、思考。
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数日后蓝色会扩散到全部溶液,可知硫酸铜分子在烧杯中已均匀分布。
2.扩散到全部溶液需要数日证明扩散非常缓慢。
思考、回答: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现象。 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扩散。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使学生理解扩散。
使学生理解扩散的结果。
使学生理解扩散的特点。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