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5180字。
人教版,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单位:福建师大附中 作者:林金昌
一、 设计理念
1. 构建学习共同体: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新课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变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学习过程为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知识再发现”的角色体验的探究情境再现,努力吸引学生思维的参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的思维随前人一起参与到探索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探究性和目标的完整性,从而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科学家们富有创意的思维过程和巧妙的工作方法,并从中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和乐趣。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材对科学探索、发现、发展过程的介绍往往显得比较简单。特别是对于科学家们具体开展工作时的思维过程、实验方法、态度精神、以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等等,教材往往没有详细的说明。查阅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料,如亚里士多德、《论气》、卡尔文循环、量子研究等以充实丰富教材内容,使相关的内容更完善,更富有吸引力,更能体现教育价值。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通过现身说法的情景创设、角色扮演的穿越活动、精心设计的课件呈现、有效概念图式板书建构等环节逐步激发并奇妙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逐步深入,做到主线明晰,效益彰显。
2.两条主线并进、突出探究
显性的知识主线:科学探究的一般历程中的经典实验及其所展示的光合作用的基本要素;
隐形主线:基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类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要素,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规律性的方法,如怎样搜集资料、怎样进行科学观察、怎样设计实验、怎样描述和呈现研究成果等等。教学活动中着力体现科学家们执著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谦虚坦诚、团结协作的品质。这是作为一名成功科学工作者必需具备的素质。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与生物的生活、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教材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列在整个章节之前主要介绍了海尔蒙特、普里斯特利、英格豪斯、萨克斯等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在这其中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好材料。旨在向每位师生说明科学上的每一项发明和发现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探索者的辛勤劳动,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一个正确的科学结论是经过许多的生物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来之不易的,也为学生后面学习众多的实验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1)、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方法和认识水平方面还不够熟练;对本节知识有亲身体验,求知欲强,积极性高,学习潜力很大。
(2)、知识、技能基础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等知识基础,对于光合作用发现史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不多且不成系统。能力与思维方面,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形成,但还很不完善,对新事物好奇,却又缺乏理性思考。
3.教学手段
新课程倡导: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在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包括思维的探究,实验的探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