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雾霾.mp4
内吞外排.mp4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6张ppt.ppt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学设计.doc
主动运输.mp4
共1个课件,1份教案,3个视频。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也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本节课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学习去验证猜想,完善猜想,从而构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模型。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模型教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习了水跨膜运输的实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及表达的能力,但是很不完善,同时本节课听课的学生属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具备比较强的分析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基于这种学情,本节课重新组合了教材内容,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内容,然后通过构建各种运输方式的模型来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影响因素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加以数学模型的构建,锻炼学生进行图表数据解读的能力。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影响因素的总结。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
2、说出浓度对被动运输的影响
3、阐明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4、说出能量对主动运输的意义
5、说出膜泡运输的过程
6、能够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生物科学素养。
2、通过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