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2460字。
教学片段设计
片段名称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 重点展示的教学技能名称 演示技能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并分析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排布的特点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利用磷脂分子的模型排布出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并解释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min) 教师讲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在组成膜的成分中磷脂最丰富。
设疑提问:
那么磷脂分子是怎么参与细胞膜的构建的呢?
回顾所学知识。
尝试回答问题,产生对细胞膜结构的学习兴趣。
导入技能: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排布
(3 min)
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排布
(3 min)
教师讲述:
想要知道磷脂分子如何构建细胞膜,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磷脂分子的结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6,观察磷脂分子的结构及特点。
教师演示:
大家通过阅读课本,觉得磷脂分子长得像什么?
拿出磷脂分子的模型:这里有一个磷脂分子的模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利用黑板,演示磷脂分子的结构。
教师提问:
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大家能不能用磷脂分子的模型,摆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排布方式呢?
指导学生完成模型的构建,并选择两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模型,通过对学生构建的模型的评价,帮助其他学生对自己构建的模型进行改正。
阅读课本,观察磷脂分子的结构
描述磷脂分子的结构
观察磷脂分子的模型,总结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
小组讨论,构建模型
评价黑板展示的模型,并对自己的模型进行改正。 演示技能:对于磷脂分子这种微观的物质,通过模型的演示,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提问技能(分析提问)
演示技能:利用学生自己构建的模型,向学生演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排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特点(3min)
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特点(3min)
设疑提问:
那么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不是也是这样排布的呢?
PPT展示磷脂分子在水体内形成的微小球状结构。
教师讲述:
1925年两位荷兰的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展开层后的脂质单层面积是红细胞的表面积的2倍。通过这样的实验现象,他们推测磷脂分子在细胞中是如何排列的?
教师演示:
通过一张折叠的白纸打开后的面积是折叠是面积的两倍,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这个实验的实验结论。
教师讲解:
通过这个实验结论,说明刚才的们得出的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是不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模型构建,利用磷脂分子的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方式。
教师提示: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细胞内外的环境特点进行模型构建。
找学生代表上台利用黑板进行模型构建,和学生一起对黑板的模型进行评价和修正,解释原因。
思考讨论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结构,想象细胞膜可能的结构模型。
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实验结果,初步了解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双层的。
观察白纸前后面积的变化,类比实验结果,得出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是双层排列的。
产生矛盾,反思,总结,回答:不正确!
讨论,利用模型尝试排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评价其他同学的模型,对自己构建的模型进行修正。
提问技能(分析提问)
讲解技能
演示技能:利用白纸的面积的变化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论。
演示技能:通过直观的模型演示,能够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自己动手构建模型,能够真正理解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