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80字。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丁志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15011 )
1.教学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探究性学习,并且明确指出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所以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科学家的实验以及所提出的假说,通过模型构建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转变学生的接受学习方式,让他们充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问题引导下积极思维,在合作讨论中有效学习,在评价中感受探索的乐趣,在整个探究性学习中升华知识。
通过模型建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体现杜威“做中学”的理念。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在模型建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探究性学习。
2.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 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2节,是前面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一个延伸与拓展,并且和本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有密切联系,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所以,本节在第4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把科学家探索细胞膜的有关实验整理并转化为适合学生课堂探究的小课题,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加强了科学方法教育。
3.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4. 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4.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5. 教学重点
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方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