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30 10:32: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renhere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30字。

  示范教案一(3.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知道: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2.逐步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渗透吸水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细胞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1.渗透作用的原理。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落实方案
  1.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熟悉教材。
  2.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内容,根对水分的吸收原理。
  3.教师重点讲解。
  4.演示实验验证,分析理解,重点落实。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1.渗透作用的概念。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突破策略
  1.学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对两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通过演示“关于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的实验,师生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得出渗透作用的概念。
  3.通过下节课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教具准备
  长颈漏斗、玻璃纸、烧杯、清水、蔗糖溶液。
  ●学法指导
  教师提前让学生复习植物学中根对水分的吸收,阅读预习本节内容,参照教材中提供的示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讲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听课,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H2O,也就是说,植物体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CO2和H2O的供给。大气中CO2不会缺乏(事实上在增多),水则不然。尽管有洪涝灾害,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世界各国还是我国的淡水是不足的。水是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植物体中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以及大量的散失。那么,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运输的组织是什么?水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水的散失方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教学目标达成
  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吸水是细胞吸水的结果。植物体是通过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靠渗透作用从土壤里吸收水分的。
  一、渗透作用的原理
  请学生阅读教材,观看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为什么漏斗中的蔗糖液面会高于烧杯中清水的液面?引导学生说出:单位体积清水的水分子数目,比单位体积的蔗糖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扩散入漏斗内的数量,多于由漏斗进入烧杯内的数量。因此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了。并指出,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什么结构维持着渗透作用?如果破坏了半透膜,结果会怎样?
  在引导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a.半透膜的存在。b.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水分子渗透的趋势是: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渗透。若半透膜被破坏,蔗糖分子就会发生扩散。
  接着,将渗透作用的现象转移到细胞渗透作用上来。提出:细胞是否也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呢?引导分析:细胞液泡内有细胞液,环境中有细胞外液,它们之间具有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为半透膜(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因此,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