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7/18 6:51: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070字。
  第四节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一、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
  1、 传染源:能将病原微生物趋势传播给宿主的生物。
  2、 传播途径:
  1) 空气传播:一般是通过病人咳嗽、喷嚏或发声等途径由呼吸道进入空气,形成飞沫核或飞沫,它们能以1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移动,其中飞沫核能在空气中保持数小时天,并能长距离移动。尘埃是空气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病原微生物如果尘埃上,或受到某种扰动,就可能是浮在空气中而被传播。
  2) 接触传播:指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源或储存处与宿主之间的接触或相遇,一般是通过触碰、接吻或性接触;通过与口腔分泌物或身体的伤口处接触;通过胎盘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动物或动物制品进行传播。
  3) 媒介物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无生命媒介物,如水、食物、医疗器械、卧具、食物器皿等进行传播。
  4) 病媒传播:病媒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 易感人群:容易得传染病的人,往往是对该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二、 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1、 病原菌的致病过程:
  1) 进入人体:通过空气、接触或媒介物等途径迁入到人体,并粘附和定居于人体的特定组织。通常,进入人体的病原菌先是粘附于皮肤或黏膜表面,通过产生特殊的代谢产物或酶的作用,或通过合伤口进入黏膜内部,然后,向更深的组织渗透。
  2) 引起疾病:病原菌感染人体的结局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和人体的免疫力的相互作用:当机休免疫力较强,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弱,不出现明显的病症,成为隐性感染;当病原菌与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状态时,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成为潜伏感染;当人体免疫力较弱,病原菌入侵数量较多,毒力强时,则出现明显的病症,成为显性感染。
  2、 病毒的致病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三、 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
  一、 填空
  1、微生物传染病是指能够从一个传播到另一个的微生物致病因子,如、、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所导致的疾病。它往往具有性和性两个特征,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大,往往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工作和生活秩序。对于人类传染病来说,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病原微生物要形成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和四种。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