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4860字。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
泉州七中生物组 胡海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重难点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的类型 新授课
【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减数分裂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某生物体体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它进行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呢?
(2种,4种)
如果一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AaBb的个体呢?
(2种、4种)
大家比较一下在配子的形成过程,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假说?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很相似,可以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的假说】
有一位美国的遗传学家萨顿,它通过研究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和你们一样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除了具有我们刚才所分析相似之处外,还有哪些共同点?
萨顿通过研究发现: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又具有24条染色体。蝗虫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双亲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子代体细胞中的这24条染色体,按形态结构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这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说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而配子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是不是相类似?
因此,萨顿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为什么萨顿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说?他通过实验发现基因与染色体存在怎样的关系?
我们刚提到了,基因与染色体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行为非常的相似,也就是说基因与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些平行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基因的行为 染色体的行为
杂交过程中 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体细胞中存在形式 成对存在 成对存在
配子中的存在形式 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个
体细胞中的来源 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萨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利用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探究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的属性相同,从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