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在染色体上 10张ppt.ppt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设计.doc
基因在染色体上.mp4.mp4
共1个课件,1份教案,1个视频。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设计
在现阶段我市有效教学“十二五”计划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生物学科的有效研究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广大教师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授课环节的合理吸收和大胆舍弃,这其中,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对生物科学史的重视越来越高,而这也一再地反映在教材的编排上,如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DNA分子结构的探索等等,以下仅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的教学设计,展现生物科学史在具体授课过程的实施流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属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第二章第二节,纵观整个模块的编排,是以遗传因子(基因)的发现、基因的位置、基因的本质、基因如何控制性状这样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在前一章中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寻找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因此,第一章和本章第一节,是本节课学习的理论基础,而在本节的知识编排上,教材又是通过与减数分裂知识的联系自然地过渡到对萨顿假说的认可上,而如何证明这一假说的正确与否呢?以这样的问题悬疑的形式,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顺势给出摩尔根的杂交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果蝇实验的主动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杂交实验和减数分裂等内容,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日常的接触对于基因的有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本节知识的基础。
三、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标要求: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二)课标解读:本节知识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归属于“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一部分,“总结”属应用水平,就字面含义来说,是把一段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指导性的结论,结合本节知识,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进行总结,一是要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发现和认识过程,理解其本质;二是要总结在探索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
四、教学目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叙写为: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
2、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理解并写出摩尔根的实验过程;
3、综合本节知识,概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