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3300字。
《细胞分化》教学设计
福州十中 丁树森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细胞分化》是在细胞结构、功能、增殖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现代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干细胞。细胞分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核心内容,而细胞全能性、干细胞的研究是对细胞分化进一步的拓展及延伸。同时本节内容是学习必修二遗传、变异的基础,又是选修三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节知识是必要的。
2.学情分析
福州十中是一所普通校,学生学习能力一般。高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能力还不够。由于学生尚未学习中心法则等基本知识,关于分化的本质原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白血病的治疗、克隆羊多利的产生等)。同时,我校学生对新知识接受与认知程度不一,对知识归纳整合能力较弱,所以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将新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并有效整合到学生原有认知中,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体系,建构起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体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教学难点:细胞分化的原因;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在科学实践中的应用,说出细胞全能性的实质及动植
物细胞全能性的不同点。
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白血病案例分析,提高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并能尝试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2)学生通过绘画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提络并运用多种方式表达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3)学生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有关干细胞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形成评估有关信息科学性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干细胞的资料搜集,养成关注科学发展、关注生命健康,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的授课形式案例教学为主,做好相关资料的查询和课件制作。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提示作用,以讲解、讨论、结合直观资料进行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使学习材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以巩固和发展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步骤)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预设) 教学意图
白血病简介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白血病患者遭受巨大的痛苦,而我们只能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来延续他们的生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他们的病痛?(强调骨髓移植实际上是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为什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从根本上治疗白血病?骨髓造血干细胞在人体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骨髓移植。
学生思考:造血干细胞可以变成白细胞。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资料播放: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请同学边看边思考:
1、绘制出造血干细胞的变化过程。
2、造血干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绘制过程,展示绘画
讨论回答:细胞数目增多,出现了不同形状的细胞。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通过视频观看,学生绘画过程,从而加深对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理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