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5250字。
科学史贯穿课堂,体验探究乐趣——《光合作用》案例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鉴于学生初中已经学习光合作用基础知识,包括动力、场所、原料及产物等,而高中教材上只有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结论性知识,没有发生、发现过程,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以笔者想试着从科学史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但对象为一般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科,教师如何利用科学史进行教学设计使引导更有效,既不会难倒学生,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浙科版《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教学是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基础,也与《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中“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所反映的生态学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粮食、能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光反应和碳反应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又无法在试验中让学生看到这些变化,因此如何比较完整地呈现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等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重点: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与意义;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与联系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说明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及相互联系;概述光合作用的意义;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掌握思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形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方法在科学发展上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一个盛有清水的烧杯并提问:什么方法能利用烧杯中的水释放氧气?
并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引导,书写板书
思考并回答初中学过的有
关光合作用知识:原料、
产物、条件及场所。 利用实物,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搭建支架,学习新知
(一)出示叶绿体图,说出各结构名称
(二)以资料的形式展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含量及功能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