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3080字。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成洁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在前两章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DNA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为后面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的学习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尽管学生对DNA并不陌生,但由于本节内容涉及了一些较为抽象的微观领域知识,再加上学生对DNA的认识仅停留在零散、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所以想要系统的理解本节内容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探究式教学,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概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说出实验方法、分析实验现象和归纳实验设计思路;尝试运用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实验。
2.2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质疑、比较和探究等科学思维能力。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作用,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养成团队意识和严谨、创新的思维习惯。
3 教学重点、难点
3.1 重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2 难点
通过探究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建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知识网络
4 教学过程
4.1 利用克隆羊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呈现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克隆羊“多利”的性状更接近提供细胞质的羊、提供细胞核的羊还是把将它生出来的羊呢,为什么?学生会想到“多利”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白面绵羊更为相似,因为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由此进入新知探究。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及已学的知识,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过渡:科学家从19世纪就开始了遗传物质的探索之旅,从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再到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的成分,生物遗传物质到底是蛋白质还是DNA?让我们先一起看一看格里菲思的实验。
4.2 肺炎双球菌(体内)的转化实验
由于本实验相关内容,学生已经通过学案完成了预习。教师用多媒体呈现“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几个字及一个太阳、一个笑脸和一个爱心图案,每个图案都超链接一个任务,请学生接受挑战,完成相关任务。太阳图案对应的任务是:从菌落、荚膜和毒性三个方面介绍两种肺炎双球菌并推测其毒性与哪种物质有关。笑脸图案对应的任务是:简述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学生介绍后教师继续提问:与第一组实验相比,第四组小鼠死亡是因为R型活菌的作用吗?是因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作用吗?与第几组实验对照可以得出?与第二组实验对照,第四组实验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爱心图案对应的任务是:第四组实验小鼠体内的S型活菌从哪里来?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完成这三个任务,自然而然也就推出了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肺炎双球菌(体内)的转化实验主要通过学生接受挑战完成三个相关的任务来进行学习。这样不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习目标问题化,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到底哪种物质是导致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呢?你能说出你的思路吗?
4.3 肺炎双球菌(体外)的转化实验
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知道,太阳光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如果我只想研究红光,是不是应该先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或红色滤光片,以便将红光分离出来?以此类推,若要研究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该用什么实验设计思路呢?请利用该思路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探究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学生小组讨论后在学案中将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及实验结论补充完整并交流展示,从而因势利导引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