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复习学案
- 资源简介:
约6770字。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
第十三讲 伴性遗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5.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6.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7.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本讲重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本讲难点: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2.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考点点拨: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基因、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类比推理;伴性遗传、红绿色盲、交叉遗传。
(二)知识网络
基因在染
色体上
伴性遗传
(三)疑难解析
性别决定和伴性遣传
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性的动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染色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另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一般是1对,而常染色体为n-1对。性别决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XY型性别决定,特点是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如哺乳动物、果蝇等。另一种性别决定的方式是ZW型,特点是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Z,如家蚕、鸡、鸭等。根据性别决定的原理,不论是哪种性别决定方式,后代的性别比例都是1∶1。性别决定发生在受精的过程中,对人类来说取决于X型精子还是Y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作用一经完成,性别也就决定了。
哺乳动物的性别主要取决于体内性染色体的组成,环境对性别的决定几乎没有影响。但在低等一些的动物体内,如两栖类、爬行类等,性别的决定除与性染色体组成有关外,与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如青蛙等低等脊椎动物,即使性染色体组成为XY,但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也会发育成雌蛙,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即使性染色体组成为XX,也会发育成雄蛙。也就说低等的脊椎动物染色体对性别的决定不是很强烈的。
伴性遗传是指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方式与性别存在着联系,故称为伴性遗传。在人类中,如果在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是隐性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如果在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是显性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如果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这种病只在男性中发生,女性无此病。
人类遗传病的5种遗传方式及其特点
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主要有5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这5种遗传方式的遗传特点见表8-3。
表8-3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软骨发育不全症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V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遗传方式除了上述5种外,还有两种遗传方式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细胞质遗传和从性遗传。
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与核遗传不同,不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后代总是表现出母本相似的性状。其原因是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来自卵细胞,即受精卵中的细胞质都是来自母方,父方不提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