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6年优质录像课评比《细胞的癌变》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4550字。
《细胞的癌变》的教学设计
适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4节
设计者:莆田第四中学 蔡英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内容编排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之后,详细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癌症的预防等内容,是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同时,与百姓健康及当今科技发展热点问题有密切联系,为后续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生命历程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为学习细胞的癌变奠定了基础。但是癌症作为威胁现代人体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又是学生既畏惧又好奇的一类疾病,基于这种局面下,学生求知欲望很强烈,因此应该侧重对于生活中实际会遭遇的各种情形进行分析、及时释疑解惑,这样才能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理念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了解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如何预防癌症。
2、教学难点:癌细胞形成的机理。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教学法、点评法、归纳法。
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通过阅读、观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
导学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
1、癌细胞的特征
2、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
3、癌症的诊断及治疗
4、癌症的预防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自学及相关资料查阅。 通过问题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导课
创设情景
问题引领
癌症的诊断手段、
【导入】教师展示:小明家的故事
本故事
纯属虚构,如有雷同,
实属巧合,敬请谅解!
第一集
小明的爷爷今年76岁了,近段时间经常出现以下症状: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发热、气促。在北京工作的爸爸听说了,立刻回来陪小明爷爷上医院看病,医生经过一番诊断后,非常遗憾地说,小明爷爷得的很有可能是肺癌,小明一家人因此非常伤心。他们为何伤心?医生是如何诊断,确定小明爷爷得了肺癌呢?
学生根据课前自学到的知识,相互讨论,科学分析,探讨答案。
诊断手段:
CT、核磁共振、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癌基因的检测等
以社会热点为导向,倡导学生科学看待生活中问题,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
新课
一、癌细胞
肺癌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那什么是癌症?
组织学生讨论。
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
1、概念
2、主要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学生根据教材和课前查阅的资料,相互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癌细胞的特征,完成学习指导。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检测自学效果。
二、细胞癌变的原因
第二集
小明一家人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都想知道为什么小明爷爷会得癌症呢?
组织学生讨论:癌症发生机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致癌因子的种类和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
播放视频《癌细胞的形成》
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板书:知识网络构建)。
1.外因
①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尼古丁、甲醛、煤焦油等;
③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等。。
2、内因: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________发生突变。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___________突变的结果,而是基因突变的_______效应。
学生根据课前自学到的知识,相互讨论,科学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致癌因子的种类及致癌原因的分析。
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进一步理解癌细胞特征及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动画和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模糊知识及时得到修正,综合应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