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胞的认识》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450字。
第一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该要求在课标的水平要求中属于应用水平。针对课标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㈠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细胞发现的历程,阐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意义。
2.分析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
3.概述生物的分界,并能列举出代表种类。
4.举例说明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
5.简述病毒的组成与基本特征。
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温细胞的发现历程,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出生物科学研究的深入与技术进步的密切关系。
2.通过讨论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温细胞发现的历程,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持之以恒的精神。
2.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㈠ 重点
1.细胞的发现过程
2.细胞学说的形成过程,内容和意义。
㈡ 难点
分析探究细胞的发现过程,得出科学研究的深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2.分小组讨论 3.学生自学 4.谈话教学
四、教具准备
课件、课堂检测试题卷
五、教学过程
1.引言
方法1:大屏幕展示细菌、放线菌、草履虫等微生物以及动物和植物的图片,提出问题:“以上各个生物在结构组成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们根据已有知识能够回答出“他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老师接着问“我们人类是怎么发现和认识细胞的呢?”引出课题。 (引入方法简单,主题明确,图片和问题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方法2:课前布置络查询H1N1流感病原体,肺结核病原体,疟疾病原体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比较他们的区别与联系。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按照已经分好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后班内交流。区分出H1N1流感病原体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后两种病原体都是由细胞构成。老师进行总结,“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中绝大多数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引出课题。
(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交流分享的意识。)
2.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
a 探究活动
对于探究活动的处理,先请学生阅读课本第3页上的资料1、2、3,由每一个学习小组分析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第一个引领生物学研究进入微观领域的是谁?
2 第一次引领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的是谁?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