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20字。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黄西西(平阳中学)
一、设计思想
依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指导思想,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些科学家在思考研究;尝试让学生大胆假设,保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归纳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自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从而渗透探索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探索生物膜结构历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生物膜选择透过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与第2章中“化合物”和第3章中“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联系。与初中教材浅显的细胞内容相比,本节相对比较抽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细胞及组成分子、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是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知识已有了解。高中生又具备一定的观察、自学能力。但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想让学生自己理清脉络并体验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
2.描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
3.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在生物膜模型建立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尝试作出假说。
2.制作细胞膜结构的模型。
3.学会建立模型的方法。
情感目标
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理解科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认同实验技术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五、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生物膜结构和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教学难点是探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和建立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关于细胞知识,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引导――观察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再分析”的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谈话、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在体验生物膜的探索历程上给学生以动态的感觉,及时评价学生的假说,保护学习积极性。
七、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收集一些小的圆形物体,用来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