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6110字。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朱学伏
教材分析
本节属于高中生物2遗传与变异第三章第二节,内容的编排顺序是:先以资料形式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之后总结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最后动手制作模型,这样设计能加深学生对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其中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这段科学发现史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方法,学生除了可以体验构建模型的研究方法外,还可以领悟到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妙处;让学生在构建模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而渗透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教育。本节中介绍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具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的物质基础。因此该内容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高中生物分子生物学部分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1:分子与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节内容,获得了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以及DNA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等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构建DNA结构模型的认知基础。学生对于脱氧核苷酸的组成、脱氧核苷酸链的形成方式、2条链在空间上排布如何、结构如何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获得。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渴望知道DNA的结构,并期待着自己能动手制作,故同学们学习本节知识的热情很高,加上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本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DNA结构模型的方法来实施教学,使学生能深化理解DNA结构的特点,为接下来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本质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
1.获取DNA研究的相关资料中的信息。
2.小组合作,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模型构建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2.合作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和DNA分子结构的特点。
教学准备
DNA双螺旋结构立体模型,自制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纸质模型的材料、碱基软磁片模型材料;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
教法和学法
1.教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构建模型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及流程
本节依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设计,即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重视探究性学习和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等科学素养。基于新课程的这些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动手操作构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按照“创设情境→设疑(激发思考)→讨论(思考)回答→动手操作(实践)→再创设情境→再思考→再讨论→再构建→……→成功构建正确的模型”这一思路组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身经历“模型构建”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化抽象为具体,然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和归纳,水到渠成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同时体会这一过程所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达到在模型构建的活动中悄无声息的获得新知、培养能力,提高素养这一目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