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字。
科目:高中生物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课时:
提供者: 单位:河北省定兴县北河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2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设”的一种具体指导,着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学重点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化解释;教学难点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规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通过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的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要使学生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必须在其较好掌握减数分裂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基础上,而这恰恰又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两个难点。教师应该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其次在有些细节内容上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比如开始问题探讨中“一个是看不见得染色体一个是看的见的基因,由此你可以得到哪些推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