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100字。
生物的变异之《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基因突变》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遗传之后从分子水平来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也是学生对《基因表达》的延续和延伸。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探究和归纳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因突变》时往往是先给学生展示基因突变的几个实例或图片,并直接说明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接着就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来讲解基因突变,这种教学往往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它把教学情境的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更有效地改变了教与学。
新课程也认为,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能把学生与生活割裂开来,而应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实施中要体现的重要特色。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本人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利用动态生成式的教学,即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具体化。再结合生活实例,经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比较归纳,总结,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基因突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正常红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通过发挥媒体的直观功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2、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基因突变特点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