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教材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整堂课围绕能引发学生开展探究的问题展开教学。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具有链接性、层次性和递进性,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探究活动,课堂上,在不具备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和物理模型展示科学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模仿科学家研究的思路,探究、发现、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习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达到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目的,同时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2 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遗传物质;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2能力目标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3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过程
4.1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图片展示成龙与父、子三代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祖孙三代的大鼻子,引出一个普遍的生物现象——生物的遗传。那么,遗传物质是什么?毋庸置疑是DNA,但是20世纪20年代,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最可能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20种,其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而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引出探索遗传物质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帮助人们最终确定谁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4.2设置问题串,破解体内转化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观察比较S型细菌与R型细菌结构、菌落上的区别。教师指出S型细菌的最外面有一层多糖类的物质,称为夹膜。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落之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