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30字。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1)引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程晓娜(瑞安五中)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孟德尔通过遗传实验现象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事实。教材在安排上打破了以往遗传教学顺序,即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安排在模块二《遗传与进化》的第一部分,然后才安排减数分裂、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强调的是生物学规律历史发展过程的重现。本节课内容要以花的结构、精子、卵细胞、传粉、受精作用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但高二学生已经具备花的结构及受粉和植物发育的基本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开始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②举例说明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2.能力目标:
①能依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②通过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高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逐步养成怀疑、批判、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在实验过程中保持质疑心理。
②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介绍孟德尔所进行的植物遗传学实验过程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难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和推理,通过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五、课前准备
豌豆花结构图、powerpoint课件、19世纪前人类对遗传现象的一些看法的小资料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导课 首先简单介绍人类对子代与亲代之间相似现象规律的探究历史及小资料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子代都或多或少的和父母相像;白人和黑人的后代是混血儿;马和驴的后代是骡。
那么,遗传有没有规律呢?
子代与亲代之间相似现象的规律是由奥地利神父—孟德尔揭示出来的
(让学生阅读教材关于孟德尔的生平的简介)。
给学生介绍一下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背景材料
展示杂交实验的材料——豌豆,说明用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做一简要介绍。在此过程中穿插以下基本概念的学习。
两性花,单性花、自花受粉、自交、异花传粉、杂交、闭花受粉、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亲本(父本、母本)
讲解相对性状的概念(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并举例(如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人的食指比无名指的长或短),使学生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
孟德尔成功原因分析 提问: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找出了七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你是如何思考的?
讲解:虽然豌豆有七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在实验中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对相对性状上。他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纯种的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做杂交。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①选取试验材料准确;②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由简单到复杂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对杂交的实验方法教师要做具体而较为详细地介绍:
用来做杂交的两个植株就称为亲本,由哪一个植株提供花粉哪一个植株就是父本,哪一个植株接受花粉哪一个植株就是母本。
如果以具有某一性状(如:紫花)的个体为父本(在植物实验中取其花粉),给另一具有相对性状(如:白花)的植株授粉做杂交叫正交的话,将矮茎为父本、高茎为母本则为反交。杂交实验正交、反交都要做。
经过去雄、授粉的花所结的种子就是杂交种子。杂交种子种下去以后所长成的植株就称为杂种F1代,F1代自交所得到的种子就是F2代。
同时多媒体演示:
P(亲代) 紫花×白花
↓
F1(子一代) 紫花
↓
F1(子二代) 紫花:白花
787:277
讲解时,同时穿插讲解以下概念: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孟德尔又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了数千株豌豆的杂交情况得出同样的结果:子一代只表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得数量比接近于3:1。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