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5730字。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
海口实验中学 陈娟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的内容。总课时为1课时。本节内容既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和提升,也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做铺垫。因此,基因的概念和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DNA(或基因)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用数学方法来呈现。教材通过四节资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基因的概念,同时通过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了DNA(或基因)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物体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
⑴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⑵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⑶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
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深层分析,学会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分析、概括和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分析、归纳材料的科学研究方法。
⑵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方案的科学设计并有效实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⑶通过构建模型等活动,观察、分析、思考、动手操作和总结,并得出结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⑷能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掌握数学知识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密切配合,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提高合作能力;通过了解DNA指纹技术,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教学难点
1. 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四者的关系
2.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章时已认识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在本章前三节中又了解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但是对基因的作用和本质没有确切的了解,还无法建立起脱氧核苷酸、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对DNA为什么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并不清晰。
五、教学策略、实验材料改进及流程设计说明
(一)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包含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1、在本节中,教材提供了实证、探究和联系社会实际三个层面的活动内容,因此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组织教学。
(1)充分利用“资料分析”。首先利用联系社会实际“DNA指纹技术”,创设情境,引出DNA是否等同于基因这个核心问题。然后充分利用“资料分析”,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分析和讨论基因与DNA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资料分析,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一些问题串,引导学生确立事实、推理、结论之间的正确关系,以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最后通过建立概念模型,将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四者的关系理清。在概念模型中设置下一步探究问题:DNA为什么能蕴含大量遗传信息?
(2)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