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10字。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分析和比较,提高运用遗传和变异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举例设问:
已知小麦高秆(D,易倒伏)对短秆(d,抗倒伏)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现在有纯种高秆抗锈小麦和矮秆易感锈病小麦,试设计培育纯合矮秆抗锈小麦。
2.学生先行设计,教师演示过程,描述F1代产生配子时着重复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引出杂交育种的定义。
【讲授新课】:.
一、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过程:
(1) 例如上列问题应采取的步骤是:
①先让两纯种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
②再将F1进行自交,得到F2。
③将F2种植,从中选育出矮秆抗锈新类型。
(2)过程如右图,请回答:
①过程表示杂交;
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
③过程表示自交。
④写出图中F2表现型及其比例。
⑤从F2代中选出矮秆抗锈病的个体,基因型为 ddT ,能否立即推广,为什么?
⑥怎样处理才能得到比较纯的矮秆抗锈病个体?
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3、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4、杂交育种的优点:使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即“集优”。预见性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