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14 20:28: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shengwu44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70字。

  《种群》教学设计
  王 哲
  一、教材分析:
  《种群和生物群落》这节安排2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1课时,完成“种群”相关的内容。教材中主要介绍了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三部分的内容。教材在引言的部分首先提出了两个在渔业和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了解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重要性。在讲述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时,则与本节引言呼应,介绍了在渔业和害虫防治方面的意义。
  关于种群的特征,教材中介绍的是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的特征,为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人口教育,还以小字形式介绍了标志重捕法和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这一点非常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里面提倡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由于课时所限,教材主要介绍了种群的增长,包括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然后讲述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这部分内容很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本节内容与前面第七章种群的概念有关系,同时与后面的第九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内容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七章已经学习了种群的概念,能够初步判断种群,但是对于种群的特征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由于种群的特征内容相对容易理解,教学中采取多举实例,联系实际的方法,学生应该能够较好的掌握。对于种群数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会有一些困难,因为这部分涉及到数学曲线,建立数学模型的内容。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较弱,对于学科间的交叉内容一直是学生的弱点,所以教学中把这部分作为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种群的特征。
  (2)学会分析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的方法。
  (2)学会观察曲线图的方法并能比较分析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方法。
  (3)学习迁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关注环境、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
  难点:种群数量的变化
  五、教学流程: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