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20字。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
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之后,科学家迫切地寻找基因在哪里。细胞学的研究揭示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即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再经过受精作用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为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在此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由此科学家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这一融合了大胆想象与科学推理的假说,通过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得以确证。本章的学习,学生将继续循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寻找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再次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预言、勇于想象的创新品质。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5.概述伴性遗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2.体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类比推理的方法。
3.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体验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能力方面
1.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3.尝试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