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60字。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C:理解)。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理解)。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理解)。
(二)能力和情感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三)环境教育渗透点
1、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圈对人类的重要性、生物圈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生物圈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认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影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讨论式学习,指导读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与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师生互动 教学方法及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既然人类弄清了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也知道了它们如何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
美国的科学家们做了这样的实验。
幻灯片展示“生物圈II号”相关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生物圈II号”实验资料。安排学生顺序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问题一: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建造“生物圈II号”并进行实验呢?
问题二: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为什么中途撤出了?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问题三:生物圈I号出现这些问题了吗?“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问题三,引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出示: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图片
例如,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四季,尽管其中的生物生生死死,迁入迁出,而且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但该系统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这说明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上达到了相对稳定,所决定的功能也趋于稳定。即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这部分内容,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5分钟。接着,把全班分成两大组(A、B组),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掌握的更好。
比赛细则:
1、准备阶段:(2分钟)
根据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设计相应的问题。
2、自由问答:(7分钟)
A、B两组进行抢问。假如A组同学先提出问题,那么B组同学必须紧接着回答,(若有间隙,比如超过10秒,A组同学可自行回答)……
3、评分标准
提出一个相关问题:加1分;准确回答一个问题:加1分;
没及时回答问题:扣0.5分。
4、胜负判断
根据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计算总分,评出优胜组。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知识点。并根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完成右图曲线图。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图可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恢复力稳定性也是有限的。例如:过去曾经是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的黄土高原,现在已经成为一片片荒山野岭,想恢复它是相当困难的……生态系统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你想过没有,假如整个生物圈也像“生物圈II号”试验室那样,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这是杞人忧天么?不是。这究竟是谁惹的祸?请看:《动物的控诉》(flash动化演示)
问题四:“生物圈II号”实验和以上的动画《动物的控诉》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为中学生,应当怎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学生踊跃回答)
“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饭盒”
“不使用含氟利昂的冰箱”
“不乱砍滥伐森林”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多植树、多种花种草”……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生态系统稳定性?
2、什么是抵抗力稳定性?
3、恢复力稳定性又是什么?
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5、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作业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复习引入,不仅复习了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幻灯片展示“生物圈II号”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具体例子获得概念,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将比赛形式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flash动化演示,利用感染力较强的画面和声音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通过反思和讨论,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觉保护环境和动员他人共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