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0字。
3.2《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课前
布置上网查找沃森和克里克及其《核酸的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内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下发导学案完成预习内容。
2.课上
第一步把学生分组扮演沃森克里克来构建DNA模型,再观察自己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二步小组讨论总结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特点,撰写《核酸的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结构》,最后比较自己撰写《核酸的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结构》与沃森和克里克《核酸的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结构》还有哪些内容不同。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了解沃森和克里克及其《核酸的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内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比较不同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认同DNA分子多样性、特异性。分析探究得出DNA分子多样性、特异性的原因。
3.课后
思考沃森克里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对我们生活和生物科学发展有什么影响,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有更深入地理解。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导演指导学生表演的快乐教学。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编写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2节。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学习了DNA分子组成。另一方面,本节内容是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基因的本质;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构建DNA模型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自然地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和科研一般过程,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与升华。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学习了DNA分子,对DNA分子已经了解这节课学生通过查资料、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可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
1. 自己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体验沃森克里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通过观察DNA分子结构总结DNA分子结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