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组合定律》ppt22(5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一)》(教学设计+学案+课件+素材)
《自由组合定律一》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一).ppt
小组数据统计分析--杨根平.xlsx
自由组合定律(一)预习.doc
自由组合定律(一)学案.doc
《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设计
1.1 知识与技能
(1)概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概述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验证;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使用简洁的符号清晰地表示遗传图解。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孟德尔的研究发现过程,使学生领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
通过模拟F1代产生4种配子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自由组合的本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重点难点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及实质是本课题的重点兼难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
三 教学策略
本课题采用启发—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即在学生已有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探究F1代产生配子和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代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 教学过程
[忆旧引导、质疑、入境]
引入: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孟德尔总结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一对等位基因在F1代产生配子是分离,导致了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进而在F2中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同时回顾孟德尔所用的假说演绎法。
后来,他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又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黄色 圆粒
粒色 粒形
绿色 皱粒
演示: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正交、反交)
F1 黄色圆粒 提问:显性性状?——黄色、圆粒
隐性性状?——绿色、皱粒
F2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孟德尔对结果同样进行了统计学分析,F2四种表现型的近似比值为9:3:3:1。
问① 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还遵循分离定律?
黄色:绿色=(315+101):(108+32)≈3:1
圆粒:皱粒=(315+108):(101+32)≈3:1
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问② 如何解释F2新类型(重组类型)的出现,且四种表现型比值近似9:3:3:1?
孟德尔提出如下的假设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孟德尔假设:
黄色:由基因Y控制 圆粒:由R控制
粒色 粒形
绿色:由基因y控制 皱粒:由r控制
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Y与y为一对等位基因;R与r为另一对等位基因,Y与R或r;y与R或r为非等位基因。
第2节 自由组合定律(一) 学案
一、考点要求
1.概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概述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验证;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使用简洁的符号清晰地表示遗传图解。
二、 学习过程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问① 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还遵循分离定律?
问② 如何解释F2新类型(重组类型)的出现,且比值近似9:3:3:1?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活动一:模拟F1代产生配子的过程
小组中两位同学从“雄1”和“雄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表示等位基因分离),这2张卡片的组合(表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代表该雄性个体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记录该次活动中出现的基因型,然后把卡片放回各自原来的信封。重复该活动16次,统计所有出现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和次数,并填写在小组活动记录纸上。
小组中另外两位同学从“雌1”和“雌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表示等位基因分离),这2张卡片的组合(表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代表该雌性个体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记录该次活动中出现的基因型,然后把卡片放回各自原来的信封。重复该活动16次,统计所有出现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和次数,并填写在小组活动记录纸上。
问③ 经各小组汇总统计 F1代产生雌雄配子的类型和数量比是多少?
活动二:模拟F1代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情况。
问④ F2代表现型都有那些?
问⑤ F2代基因型又有那些?
问⑥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与一对相对性性状杂交结果之间有何联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