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总复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1(4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5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9/28 6:46: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7卓越学案高考总复习·生物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
第8单元单元能力提升.doc
第8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doc
第8单元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第8单元第27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doc
第8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doc
第8单元第29讲植物的激素调节.doc
  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2.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
  (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016•安徽安庆模拟)下面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________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元;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元。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可通过效应器是否运动来判断,可在1、2之间将神经纤维剪断,刺激1,如发生肌肉收缩则A是传出神经,若肌肉无收缩则A是传入神经。
  (2)由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根据电流表偏转情况进行判断,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若A是传入神经,刺激1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或刺激4发生一次偏转,若A是传出神经,刺激1则发生一次偏转,若刺激4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 (1)①1、2之间
  ②1 肌肉无收缩现象
  (2)②1 1 2(答“4  2  1”也可)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破训练1] (2016•浙江宁波一检)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将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解析:选C。根据图示可判断出a是感受器,与b端相连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错误。c为组织液,存在于突触间隙,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d点位于传入神经上,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刺激e点,在d处未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C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e点,e点的兴奋不能传至d点,因此将某药放在c处,不能证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D错误。
  [突破训练2]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b为电表。请回答:
  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纲点击]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一、内环境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中各标号表示的液体名称
  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
  ②内环境是由图中a+b+d等共同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二、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巧 记                   内环境成分的记忆口诀
  营养废物和气体,激素抗体与递质,
  胞内物质都不是,血浆血红要区分。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三、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特点的3个方面
  (1)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2)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体现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的5个重点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特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法一 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内环境的成分
  (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三者之间的
  转化关系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纲点击]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⑥神经节。
  2.图中有3个神经元。
  3.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属于,不属于)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K+外流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Na+内流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图甲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
  3.图乙中A、B的突触类型: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连一连]
  1.反射弧的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
  (2)兴奋传导是双向的,由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
  (3)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区向兴奋区传导。
  3.突触与突触小体的区别
  (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等属于突触小体。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冲动在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考法一 透析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
  (1)分为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和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
  (2)准确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形成的则为条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结构名称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刺激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的突起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