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610字。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根尖的结构以后,进一步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由于这一节内容涉及一些理化知识(如:溶液、溶液浓度等),而初二的学生不具备这些知识,因此这一节只要求讲述生理现象,不要求深入讲述原理,只要把演示实验做好就能形象地说明问题。
2、教材地位:
尽管这一节内容讲得很浅显,但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弄清水分进入植物体的来龙去脉,为以后学习叶、茎等器官的水分输导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高中进一步学习渗透作用做好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B、理解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C、了解合理灌溉。
(2)、能力目标:
A、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B、通过对合理灌溉的讲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学习根对水分吸收的过程,向学生渗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点:理解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5、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
二、教法设计
1、直观教学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这些理化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是本节课的关键。在这节课中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努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启发式教学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和判断,提问时应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使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3、推理法
本节课的知识主线为:萝卜条吸水(或失水)→细胞吸水(或失水)→根毛吸水(或失水)。这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法指导
1、自学预习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学预习,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先教后学、学生被动学习的弱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阅读,查找相关的教辅资料,这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分析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多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后,让学生们讨论(或辩论),这样不但往往可以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
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最后也要回到实践中去。因此在上课时应注意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样可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