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350字。共2课时。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序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审核人: 审核时间:
一、教学目标: 二次审核人: 审核时间: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4、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眼球的结构2. 视觉产生的过程。难点: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三、课堂内容导学研讨:
(一)情景导入: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互动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参考课本第一节第一段分析)
互动二:眼球的结构:1.观察课本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1、2。
2.观察图Ⅳ-46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3.请同学们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互动三:视觉的形成过程:1.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4.观察课本图Ⅳ-48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小提示:联想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经验:
⑴拉上窗帘,过一会再拉开
⑵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
⑶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手,观察瞳孔变化
⑷观察同学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等等,选择几样完成探究。
互动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1. 学生分析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参考课本内容,结合图Ⅳ-49,分析近视的成因。
2.请几位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本图Ⅳ50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理解记住“三要”、“四不看”。
能力拓展:分析老年人远视的视网膜成像特点和结构病变,并提出矫正方法。
四、课内巩固训练:
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2、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
3、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移动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4、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 )。
A.晶状体 B.角膜 C.玻璃体 D.瞳孔
5、眼球里具有的保护内部结构功能的是( )
A.脉络膜 B.巩膜 C.角膜 D.视网膜
6、右图是小明配戴眼镜后看远处某点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是近视眼,配戴的是凹透镜 B.小明是远视眼,配戴的是凹透镜
C.小明是近视眼,配戴的是凸透镜 D.小明是远视眼,配戴的是凸透镜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