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3230字。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案例
沈 阳 七 中 孔 莹
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这是一节基础知识相对丰富的课,我尝试在本节课通过以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构建“眼与视觉”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并认同视觉卫生和树立关爱意识,让知识、能力、创新、情感在这里水乳交融......
一、教学目标:
知识: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情感:认同视觉卫生,树立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人群的意识。
二、过程方法:
1、通过教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
2、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三、教学准备: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亲身经历的情境,无疑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节课的导入中我这样设置:
(播放一段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录像)
师:这一情境在今年的夏天是经常可见的,那如果它发生在你放学的路上,你会怎样做?
(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对探索“人体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生:找个地方躲起来!
赶快往家走!
把雨衣准备好!
…… …… ……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生:我看到了乌云。
我听到了雷声、风声。
我感到了很大的风吹到我身上。
师:看来只有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才能让我们对自身生命活动做出准确的调节。
好玩、好动是学生们的天性。为了配合教学内容同时抓住学生心理,让能充分发挥各种感知能力的生活用品做道具的小游戏“猜猜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