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陈 浩(温州二中黄龙校区)
一、设计思想
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具备四个要素: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学生应该要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以往的遗传教学顺序,包括教师本身遗传逻辑体系遵循的是“现代遗传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推理过程,即“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模式”是分析生物遗传与变异现象、应用遗传与变异到生产实际中最关键的模型,其位置在杂交实验之前,先学习减数分裂、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然后学习杂交实验。而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一个教学内容,然后才安排减数分裂、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强调的是生物学规律历史发展过程的重现,与现代遗传学理论体系的顺序相反。
这与我们的教学逻辑体系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冲突,因此在新课程体系下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起点行为的分析至关重要。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期,新课程的生物学知识已经牵涉到如下4个重要的知识点,本节课将重点利用这四个关键的知识点,作为学生的起点行为并进行建模。
(1)染色体中的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2)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加倍成完全一样的两份,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4)植物通过传粉,花粉粒的精子与子房的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举例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与分离定律的解释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尝试假说--演绎法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3.通过建立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合乎逻辑地分析、归纳,能用数学方法方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
情感目标: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逐步养成怀疑、批判、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在实验过程中保持质疑心理。
四、重点与难点
学生要能够初步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模型来解释豌豆的杂交现象,并能够与周围的人进行解释和说明;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修正自己的模型结构,并提出自己的其他想法。在初步完善他们的模型后,学生要努力去解释其他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获得正确的结果。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①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分析,并作出模型对豌豆杂交试验现象进行逻辑分析。②鼓励学生去表达,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反驳。③引导学生修正他们的模型的不足,并能够迁移到其他开放性的问题上。④应用模型进行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主动的参与学习,在使用科学方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生成不是依靠传授和灌输来完成,而是通过不断的分析、假设、建立模型、再分析、再假设、修正模型,逐步达成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生成知识、理解知识,或许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一个难点,我们要充分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的情况,把教学内容加工成符合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学习支架,这个加工过程需要我们老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