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9/19 18:51: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明春平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3820字。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教案集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⑴ 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 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四、教学课时:2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1课时
  章引言。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 生答:遗传现象。
  联系日常生活激发生兴趣。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的引言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孟德尔的初步介绍
  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讲述:结合挂图、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
  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
  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阅读收集信息的能力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
  〖讲述〗利用挂图让学生比思考边讲解。
  纯种高茎豌豆 ×    纯种矮茎豌豆
  F1:      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787   :277
  3   :    1
  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 
  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得出答案。
  学生看表1-1,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教师结合图1-5讲解孟德尔的解释
  P:        DD ×dd        1.遗传因子是  独立存在的. 互不融合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F1配子 : D    d          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F1:       Dd  ○x  Dd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F2配子:D   d   D     d
  F2:   DD  Dd  Dd   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D :  Dd   :    dd 
  1:     2:        1 
  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
  〖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略 
  不能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
  第2课时
  实验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设疑:孟德尔在不知道遗传因子是什么的情况下,用抽象的遗传因子来分析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假说,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
  1.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
  2.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准备实验材料用具。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
  组织学生汇报,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思考:为什么全班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更接近?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述自己的看法。
  学生阅读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思考左边问题。
  4人一组,进行实验记录,统计结果。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激发探究心理,明确模拟实验的目的。
  理解遗传因子分离与配子随机组合的意义。
  理解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合作能力。
  体验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必要性。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7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

  • 18750228041 于03-14 19:36发表评论: 第7楼
  • 很详细,给新老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 wei105dan 于06-20 12:23发表评论: 第6楼
  • tuntuntun123 于04-05 17:45发表评论: 第5楼
  • hao
  • 廖晓明2011 于04-01 15:35发表评论: 第4楼
  • 挺有价值的
  • 廖晓明2011 于04-01 15:33发表评论: 第3楼
  • 内容挺好,挺有价值的
  • 廖晓明2011 于04-01 15:32发表评论: 第2楼
  • 挺有价值的
  • 廖晓明2011 于04-01 15:31发表评论: 第1楼
  • 内容很具体,挺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