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种群的特征_教学设计_教案.docx
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件.ppt
共1个课件,1份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列举种群的特征。
2、能力目标: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
2.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区分种群,探究种群的定义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P60、P62相关内容
一个种群中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特征;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常用的样方法:植物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对于许多动物而言,由于它们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举例计算。)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是在原形示范和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完成尝试、模仿性的操作。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按照教材探究活动指导的要求动手操作。
1、提出问题
在着手调查之前,要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探究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这就需要事先对调查区域有所了解。例如,调查区域的环境情况如何?有哪些生物种类?哪些因素影响区域内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等等。不做到这一点,就难以理解调查结果,也难以与其他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一般需要了解的因素有:地理位置、环境类型、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气候因素及其他与研究相关的细节,如人为因素、污染程度等。
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才能真正发现有意义的问题,进而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制订计划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