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的数量特征 教学设计.doc
种群的数量特征 18张ppt.ppt
共1个课件,1份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这节的描述出现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第四部分《种群和群落》的第二项内容标准,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在活动建议里则提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种群的特征.ppt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较强的探究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从知识方面来说初步具备了与数学模型相关的数学知识储备, 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足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化。所以,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自己将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学问题归结成为数学问题, 进而尝试应用建模成果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
能力方面
(1)初步学会利用样方法(模拟实验)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2)初步学会利用标志重捕法(模拟实验)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观察和实验经历中逐步养成求真态度,训练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协作观念,提高相互学习效果。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