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提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10个)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8/13 9:10: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shengwu66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生物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1)
│生物:第五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1)12.doc
│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复习提纲(1)(苏教版必修1)07.doc
│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复习提纲(2)(苏教版必修1)08.doc
├─生物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2)
│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2)01.doc
│生物: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2)06.doc
│生物: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2)10.doc
│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2)11.doc
└─生物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3)
生物: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3)03.doc
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3)02.doc
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3)09.doc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648 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1948 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见书P61)
  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宽(最多)
  叶绿素b (黄绿色)        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① C6H12O62丙酮酸 + (少)[H]+ 能量(少)      细胞质基质
  ② 丙酮酸 + H2OCO2 +[H]+ 能量(少)           线粒体
  ③ [H] + O2H2O  +  能量(大量)           线粒体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6O26CO2 + 12H2O + 能量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
  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种群的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
  遗传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
  4、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 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 等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
  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