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110字。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教学设计
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中学 姚文霞
一、基本说明
1模块 初中生物
2年级 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5学时数 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
(2)知道蚯蚓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
(3)学会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学会通过比较、判断、讨论、归纳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3 ) 通过网络、书籍,学会收集各种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心,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
2、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在第一课时已了解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创建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对典型的陆地动物——蚯蚓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深化理解陆地生活的动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2)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3)课前准备:教师: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3、学情分析:
随着教材的改革,初二年级的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对于《蚯蚓》这节课,重点内容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蚯蚓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往往对蚯蚓缺少亲切感,女孩子还会有恐惧心理,如果学生因为害怕而不动手,那么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必然会影响学习。因此,如何消除或减轻学生对蚯蚓的恐惧感是本实验成败的一个关键。
4、设计思路
通过网络、书籍收集蚯蚓的作用,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蚯蚓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以及运动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掌握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