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28 17:04: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yuanyang99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80字。
  201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练精品学案系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标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考向瞭望】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
  【知识梳理】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S型菌  R型菌
  菌落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菌体  有多糖类荚膜  无多糖类荚膜
  毒性  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无毒
  (一)肺炎双球菌
  (二)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者:格里菲思。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3、实验原理:S型菌使小鼠患败血症。
  4、实验过程及结果
  (1)将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小鼠不死亡。
  (2)将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有S型活细菌。
  (3)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小鼠不死亡。
  (4)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小鼠;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有S型活细菌,经培养得到S型活细菌。
  5、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6、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三)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者:艾弗里及其同事。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细菌、细菌培养基。
  3、实验设计思路:把S型细菌的各组成成分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4、实验过程及结果:取S型细菌,分离出其中的DNA、蛋白质、多糖以及将DNA与DNA酶混合,将以上四组分分别与R型细菌培养基混合培养;结果除有DNA一组的培养液中既能分离出R型细菌又能分离出S型细菌,其余各组均只有R型细菌。
  5、实验原则:S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
  6、结论:只有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四)两实验的联系
  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
  2、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一)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 (二)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三)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四)T2噬菌体的特点
  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2、生活方式:寄生于大肠杆菌内。
  3、增殖特点: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五)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细菌: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出含35S的细菌;将细菌培养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出含32P的细菌。
  2、标记噬菌体:将噬菌体培养在含35S的细菌中,培养出含35S的噬菌体;将噬菌体培养在含32P的细菌中,培养出含32P的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
  (1)将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培养在细菌中,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无35S。
  (2)将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培养在细菌中,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有32P。
  (六)实验表明: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来遗传的。]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