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80字。
201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练精品学案系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标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考向瞭望】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
【知识梳理】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S型菌 R型菌
菌落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菌体 有多糖类荚膜 无多糖类荚膜
毒性 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无毒
(一)肺炎双球菌
(二)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者:格里菲思。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3、实验原理:S型菌使小鼠患败血症。
4、实验过程及结果
(1)将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小鼠不死亡。
(2)将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有S型活细菌。
(3)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小鼠不死亡。
(4)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小鼠;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有S型活细菌,经培养得到S型活细菌。
5、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6、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三)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者:艾弗里及其同事。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细菌、细菌培养基。
3、实验设计思路:把S型细菌的各组成成分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4、实验过程及结果:取S型细菌,分离出其中的DNA、蛋白质、多糖以及将DNA与DNA酶混合,将以上四组分分别与R型细菌培养基混合培养;结果除有DNA一组的培养液中既能分离出R型细菌又能分离出S型细菌,其余各组均只有R型细菌。
5、实验原则:S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
6、结论:只有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四)两实验的联系
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
2、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一)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 (二)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三)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四)T2噬菌体的特点
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2、生活方式:寄生于大肠杆菌内。
3、增殖特点: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五)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细菌: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出含35S的细菌;将细菌培养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出含32P的细菌。
2、标记噬菌体:将噬菌体培养在含35S的细菌中,培养出含35S的噬菌体;将噬菌体培养在含32P的细菌中,培养出含32P的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
(1)将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培养在细菌中,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无35S。
(2)将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培养在细菌中,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有32P。
(六)实验表明: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来遗传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