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6年优质录像课评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4710字。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泉州培元中学 肖肖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第5章第2节,主要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内容。该部分的知识内容较易掌握,但由于该内容往往把分析和应用结合在一起,学生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说明能量流动过程的两大特点非常必要,另一方面必须掌握分析的方法,以实例巩固是必不可少。本节内容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具有一定的综合度。为选修三“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概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了一定了解,几乎都知道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约80%的学生能准确答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也仅仅是记住了这8个字而已,并没有完全理解它的含义,主要体现在对“问题探讨”的情景选择中80%的学生选择了方案二。对于“传递效率”一词,则几乎没有印象。约50%的学生对“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是有误区的,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则是学生的前概念中问题最大、误区最多的地方。
在思维方面,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在老师的引导下构建概念模型、分析表格数据完全有能力做到。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运用概念模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3.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4.体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概念模型
2.尝试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认同一些生态学观点,如人类生产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教学重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五、教学方法
1.设计前概念问卷,借助网络,通过“前概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认知冲突,确定需要转变的概念,设计合适的概念转变方案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完成“明晰能量流动的概念”、“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归纳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体会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四个任务。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该知识点的突破从引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入手,以人为例,由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过程的概念模型。实现概念转变。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通过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过程的数据分析,直观归纳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引出“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
六、课前准备
前概念调查问卷(网络版),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前概念调查”中争议、冲突较大的调查结果,以错误率较高的“荒岛求生”案例设计认知冲突,引出教学任务 完成前概念调查问卷
对“问题探讨”中的生存策略产生疑问
明确本节课需解决的任务 设计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教学任务
任务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以“人”为例,用问题串引导学生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1.食物链中人的能量从何而来?
2.转化的能量如何被人利用?
3.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有几个去向?
可以简化么?
传递到人体内的能量,最后的去向是?
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么?这里的“人”指个体还是种群更合理?
每一个种群都适用么?若要都适用,该如何修正?
小结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板书“一、概念: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1.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入到人体
2.呼吸作用
3.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繁殖
边回答边初步完成以下概念模型
简化为:
引导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为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模型打下基础。
学生体会、实践“由个例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