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复制》ppt46(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DNA的复制
分析.doc
教案.doc
课件.ppt
练习.doc
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3节。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更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已经学习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将要从分子水平上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DNA的复制” 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
DNA的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探讨 【提示】两个会徽所用的原料应该选自一块石材;应先制造模型,并按模型制作会徽;应使用电子控制的刻床;刻床应由一名技术熟练的师傅操作,或完全数控等。验证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印章的图形盖在白纸上进行比较(学生也可能提出更科学的方法)。
阅读思考,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不要讲焦点放在中国印的复制问题上,以免偏离主题。 将“问题探讨”作为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DNA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有精确的自我复制能力,那他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
思考讨论 在思考中学习新知识。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2页,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有发表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进而总结出“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讲述】在复制过程中,原来双螺旋的两条链并没有被破坏,它们分成单独的链,每条旧链作为模板再合成一条新链,这样新合成的两个双螺旋分子中,一条链是旧的,另一条链是新的,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理解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把基础知识与经典实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讲述】当假说通过实践验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位素示踪法被应用到DNA分子复制的研究中。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讲述】阅读教材第53页,利用物理化学知识体会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方法、原理、步骤、结果、结论及它的巧妙之处。
强调: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学生猜想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还是全保留呢?然后层层设疑,逐步剖析经典实验,得出结论,同时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 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
三、DNA复制的过程 1.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4.条件:(1)模板:两条母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3)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5.过程:(1)解旋酶提供准确模板:在ATP功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出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2)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3)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6.特点:(1)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2)是一种半保留式的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链。
7.“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2)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8.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9.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种族得以延续。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2)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3)简述“子链”形成过程。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学生分析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的特征,探讨DNA自我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通过设问,学生回答,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巩固DNA复制的全过程。
借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回答,突破DNA复制过程的难点。
当堂练习:
1.将15N 标记的DNA分子放在14N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 DNA中,含15N的DNA占总数是( )
A.1/16 B.l/8 C.1/4 D.1/2
2.某DNA分子片断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为60个,该片段连续复制三次所需C的数量为( )
A.180个 B.280个 C.320个 D.360个
3. 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了200个子代噬 菌体,子代DNA中含最初DNA链的DNA占 。
A. 1% B. 2% C. 25% D. 50%
课后练习:
1、DNA分子能自我复制的根本原因(分子基础)是( )
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②连接两条链的碱基有互补配对能力
③磷酸和脱氧核糖交互排列 ④DNA有特异性和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一个被放射性元素32P标记的双链DNA噬菌体侵染细菌,若此细菌破裂后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其中具有放射性元素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
A.1/n B.1/2n C.2/n D.1/2
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4、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200个,该DNA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000个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多少次? (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5、将一个DNA分子用14N进行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上让其连续复制3次,在最后得到的DNA分子中,被标记的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占DNA总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
A.1/32 B.1/16 C.1/8 D.1/4
6、某DNA分子复制三次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是( )
A.1条 B.2条 C.4 D.8条
7、1个DNA复制成2个DNA,这两个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 )
A.细胞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8、已知某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
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
A、600个 B、900个 C、1200个 D、1800个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