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章末过关检测试题(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A版):章末过关检测 (4份打包)
章末过关检测(一).doc
章末过关检测(二).doc
章末过关检测(三).doc
章末过关检测(四).doc
章末过关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
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脑脊液
⑦组织液 ⑧核液 ⑨细胞内液 ⑩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⑦
解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胆汁、胰液、原尿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答案 A
2.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的Na+
解析 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淋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进行物质交换,离子浓度差别较小。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随意进出细胞,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浓度差别较大。
答案 B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FYKN]组织液[FY]淋巴[FY]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
解析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答案 D
4.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 )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解析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造成的。
答案 C
5.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
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CO2、Na+
C.蛋白酶、Ca2+、血红蛋白、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解析 麦芽糖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在动物细胞内不存在;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呼吸酶与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关,存在于细胞内。
答案 A
6.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题图中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①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②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③错误;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内环境中,④正确。
答案 B
7.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解析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发生在外界环境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
答案 D
8. 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由图可知:⑤是血浆,②是组织细胞(或细胞内液),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组织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故B项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故C项错误;组织液可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故D项错误;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肝细胞,所以血浆中的O2浓度高于组织液,故A项正确。
答案 A
9.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章末过关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解析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麻醉药主要分为两大类,全身麻醉药与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可逆地引起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和自主反射消失的药物。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传入)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物。
答案 A
2.在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以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
A.效应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B.感受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C.效应器、突触后膜、突触小体 D.感受器、突触后膜、突触小体
解析 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发生在感受器,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发生在突触小体,化学信号又转变为电信号,发生在突触后膜。
答案 B
3.当神经纤维的某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产生的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
B.刺激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兴奋可以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数比细胞外多
解析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只有刺激处膜内为正电位,而神经细胞膜膜外大部分仍为正电位,所以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数仍然比细胞外少。
答案 D
4.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②④③④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①④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③④②④
解析 当刺激a点左侧时,兴奋先到达距微电流计近的一端,引起指针偏转,之后到达距微电流计远的一端,再次引起指针偏转,两次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因此依次看到指针的变化是④②④③④,A项正确;同理,当刺激b点右侧时,依次看到指针的变化是④③④②④,B项正确;在ab两点中央刺激,兴奋同时到达微电流计两侧,引起电位发生逆转(外负内正),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①④,C项正确;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兴奋先到达a端(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引起指针偏转,之后兴奋到达b端(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引起指针偏转,依次看到的现象是④②④③④,D项错误。
答案 D
5.与下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1中①②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表示传入神经
B.图1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图2中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D.图2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解析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图1中的①②③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项错误;图1中②表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B项正确;图2中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通过胞吐方式完成,C项错误;兴奋在图2中传递时,发生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D项错误。
答案 B
6.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共同点是 ( )
A.元素组成相同 B.合成部位相同
C.生理功能相同 D.运输途径相同
解析 A项中甲状腺激素含碘元素,而胰岛素和性激素不含碘元素;B项中激素均由相应的器官合成,故合成部位不同;C项中三种激素的生理功能不同;D项中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故运输途径相同。
答案 D
7.马拉松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间隔内,她体内的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A.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
B.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加强
章末过关检测(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科学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步揭示了发生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相关事件,下列相关事件按因果顺序排列的是 ( )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
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
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解析 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合成,在单侧光照射下,使尖端中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而细胞生长较快,因而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因此D选项正确。
答案 D
2.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组别 对根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1 黑暗 竖直生长
2 单侧光照射 背光弯曲生长
3 黑暗(一侧贴琼脂块) 竖直生长
4 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5 黑暗(一侧贴含10-6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
A.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
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
解析 A项错误,第2组与第4组对照不能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项正确,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根尖生长的影响。C项错误,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D项错误,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根尖背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根尖向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 B
3.燕麦胚芽鞘经如下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弯曲程度、生长程度分别为 ( )
①A=B ②A>B ③A<B ④不一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乙中的生长素浓度高于甲中的生长素浓度,A、B都无尖端,不能感光,所以两者都 不弯曲,由于乙中生长素浓度高,所以B生长较快。
答案 C
4.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甲-丙是在切去尖端后进行的处理) ( )
A.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4
B.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3
C.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的只有丙
D.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解析 顶端顶芽存在时,会出现向光性,只有丁图仍存在顶芽,所以出现向光性。甲、丙图在摘除顶芽后,放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仍会抑制1、3处侧芽生长,而乙图解除了顶端优势,所以侧芽2首先发育为侧枝。由于甲、丙顶端以下部位都会得到生长素,所以二者主枝仍能直立生长。
答案 D
5. 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解析 在单侧光照下,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同时生长素又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是逆浓度运输,并积累于侧芽,所以b处生长素浓度最高,图中“芽”所含生长素浓度的高低顺序应为b>c>d>a。
答案 C
6.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尖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