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同步练习试题(20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2通过激素的调节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3.3其他植物激素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5.1生态系统的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激素、H2O
C.Ca2+、载体 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尿素
2.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
D.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3.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毛细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既是彼此隔开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是通过下列哪项实现的?( )
A.相互间的物质交换 B.组织液的渗透和扩散
C.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 D.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
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6.人体心肌细胞吸收到氧气的直接液体是( )
A.血浆 B.细胞外液 C.淋巴 D.组织液
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8.下图是人体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9.下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
A.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每一种成分和温度、pH等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2.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 )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完全反应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至少有4种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6.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Ⅰ.③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Ⅱ.参与④⑤过程的内环境不只是组织液
Ⅲ.体内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Ⅳ.红细胞是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Ⅰ、Ⅳ B.Ⅱ、Ⅳ C.Ⅱ、Ⅲ D.Ⅲ、Ⅳ
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8.下列是内环境受到破坏时出现的一些情况,错误的是( )
A.人患肠胃炎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
B.人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引起四肢无力,是因为体温升高导致代谢活动紊乱
C.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D.毛细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
自我小测
夯基达标
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如下图所示,这时观测到a、b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 )
A.在膜内是b→a
B.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以是a→b
C.在膜外是b→a
D.在膜外是a→b
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 )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6.下图为反射弧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7.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8.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9.突触传递兴奋时递质一旦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地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使( )
A.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B.突触得以为下次传递做好准备
C.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
D.反射过程完成
10.下列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可以经脊髓而形成
B.获得的经验一经记忆便不再遗忘
C.记忆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D.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11.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并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