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58(6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制作精美,视频素材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适合新课教学使用。
二愣子孤岛漂流.mp4.mp4 4.44 MB
能量流动特点抢答题+翻板题.2张PPT.ppt 84.50 K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doc 44.50 KB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5张ppt.ppt 3.09 MB
兔子吃草的动画1张.ppt.ppt 333.50 KB
微课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mp4.mp4 11.98 MB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的第五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在 整个教材中,能量流动与必修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密切相连,具有一定的综合度。在本章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之一,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功 能。这部分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 动问题。
课 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标准为“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属应用水平,即学生应能够将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使学生把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懂得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其次,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得出能量流动的基 本规律。最后认识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量虽然比较抽象,但学生对于能量这个词并不陌生。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能、ATP等一些列与能量有关的概念及过程。此外,学生在高中物理中已经学习了热能、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高中化学中学生也懂得有机物自身存在化学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把能量释放出来。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能量流动的基础。
学 生学习难度分析:本堂课的能量流动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每一个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与去向问题,学生较难掌握,能量传递效率也是学生一大 难点。这就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如:课前的问题探讨、农田除草等,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融入课堂、积极思索。在学习方法上,也需要学生学会在感 性认识中探究、整理、总结,学会用概念图的方法理顺课本理论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导入中用到的信息技术:
播放动画“二愣子孤岛漂流”情境导入,提高兴趣,并从中设疑,选取那个方案
讲授中用到的信息技术:
1.借助课件形象展示能量在第一第二营养级的流动过程,引领学生理解课本能量流动过程。
2.播放微课,引领学生理解研究能量流动的实际意义
探究中用到的信息技术:
1.用flash动画展示兔子吃草过程,意在帮助学生理解摄入量、粪便量和同化量的关系。
2.利用交互游戏,在游戏中强化传递效率的计算,理解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
教学评价:
投影展示规范答卷,鼓励性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学评价更即时,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