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60字。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教学设计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 韩振勇
1 教材分析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选修3专题1基因工程中第1节内容,本节是《基因工程》专题的基础,是掌握后面知识的保障。
对于基因工程,学生接触得很少,文字描述中会感到抽象,为巩固三种基因操作工具的作用特点,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能力,可以设置一个模拟制作活动──构建重组DNA,将具体的操作程序有机联系起来,加深对这一程序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2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必修二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等知识,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教师引导下适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⑴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⑵DNA重组技术的模拟操作。
3.2 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⑵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4.1 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4.2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5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预期目标
1.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种转基因产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 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有没有?
2. 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出现这些生物?通过哪些技术可以实现?
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1. 自然界中还没有这样组合的生物出现。
2. 但是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实现这些生物的组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由于基因工程的发展,要实现一种生物的某些性状在另一种生物中的表达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同学们,什么叫基因工程呢?
让学生思考。请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该技术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教师:评价学生答案,总结。
课件展示:抗虫棉花的图片
设问:如果让你来生产抗虫棉,你会怎么做呢?(请两个学生来说他的想法)
教师:评价、讲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