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830字。
第五章 病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病毒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2.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病毒的种类及其构成。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2.对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先请同学们看老师自己动手制作的红丝带。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学生回答,回答不出,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爱滋病预防的标志。)由此同学们联想到什么?
生:有的说艾滋病。
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生:议论,并回答,艾滋病病毒。
师:回答对了,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病毒呢?
生:非典、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狂犬病……
师:好,同学们举了这么多,老师举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
师:病毒在我们周围是普遍存在的。同学们想不想了解病毒?
生:想。
师:那这节课就由我带大家揭开病毒神秘的面纱
师:我们翻开课本72页,同学们阅读文中第二自然段,病毒的发现过程。
师:找到答俺的同学请举手。
生:发现者是伊万诺夫斯基。
师:那么大家见到过病毒的真实面貌吗?
师: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初期,以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于是他便将得病的烟草花叶榨出汁液,然后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那剩下的滤液里面还有没有细菌?
生:没有。
师:那按照伊万诺夫斯基最初的设想,剩下的滤液里面没有细菌了,然后他用这个滤液再去感染正常的烟叶?那大家想一下,如果这种花叶病是由于细菌引起的,那么这个滤液还能不能使正常的烟叶得病?
生:不能。
师: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当他用滤液去感染正常的叶片时,正常的烟叶又被感染上这种病了?那这是为什么?
生:证明烟草花叶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那这种使烟草得病的物质比细菌大还是小呢?
生:同学们小组讨论,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说明病毒比细菌还小。
师:因为病毒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所以科学家把它称为“滤过性病毒”。但人们还是没有看到病毒的真实面目,为什么呢?
生:病毒太小了。
师:那病毒到底有多小呢?用实验室里的光学显微镜能否看到?
生:不能。
师:病毒的单位是nm,通过换算得出(1nm=1/十亿米)。如果将1 nm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般。而病毒的大小在10~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