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种群数量的变化_教学设计_教案.docx
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ppt
共1个课件,1份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分析其产生的条件、特点和量的计算等。
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并与“J”型曲线作比较。
2、能力目标:
能解释“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建模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用数学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波动原因,指出能调节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阐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教材P65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方式增长吗?
(二)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有: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讨论:
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Nn=2n
2、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解:n=60min x72h/20min=216
Nn=2n=2216
3、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
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这个公式增长。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
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
4、建构数学模型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优缺点?
直观,但不够精确。
(三)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产生条件: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2、数学公式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如果第一年数量为No,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则t年以后的种群数量公式为:
Nt=N0•λt
3、实例
例1: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例2:澳大利亚野兔
1859年,24只野兔迁入澳大利亚,无天敌存在,生活空间不限,气候适宜,食物充足,100年以后,繁殖到6亿只以上的野兔。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