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单元强化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1题,约14220字。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第三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单元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析最合理的是()
A.乳酸菌初期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
C.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变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毛霉在有氧的条件下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
B.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C.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越易腐败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密封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3.某同学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下图),有关做法不恰当的是()
A.把果酒传统发酵中,不需人工添加酵母菌菌种
B.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实验
C.发酵一段时间后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将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
4.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
B.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C.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
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5.在制果酒、果醋、泡菜、腐乳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
A.无氧、有氧、无氧、有氧
B.有氧、无氧、无氧、有氧
C.无氧、有氧、有氧、无氧
D.兼氧、无氧、有氧、无氧
6.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要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B.重氮化反应后,与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
7.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