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ppt23
- 资源简介:
共17张,另有约2590字的学案。
课题: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标要求】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考纲要求】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能在图表与曲线两种模型间转换。
说明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规律。
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参与濒危生物保护措施与生物入侵防范措施的讨论,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通读教材,大体了解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然后结合预习案教材中问题提示,研读教材,思考问题,然后完成预习自测中的题目。
自主学习:
一、 知识准备
1.种群有哪些数量特征?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二、教材助读
1.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阅读教材P65-66,回答下列问题:
(1) 你知道什么是数学模型吗?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几个步骤?
(2) 你所知道的数学模型有哪几种?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阅读教材P66,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教材的两个实例,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尝试画出曲线。
(2) 像上面的实例,曲线变化大致呈 型。
(3) 请说出“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模型假设和模型,并说出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
(4)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阅读教材P67,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生态学家高斯所做的大草履虫实验,种群数量最后趋于 ,称为 型曲线。
(2)请你说出你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
(3)你知道研究K值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4)种群数量达到K值,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二、预习自测
1. 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J”型增长 ( )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C.只是没有捕食者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